《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即化痰开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竹沥,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盛寅条。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即舌疮。详该条。
证名。指胁痛偏于右侧胁肋处。出《素问·咳论》。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参见胁痛、两胁下痛、脾咳各条。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