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真武汤

真武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真武汤

药方名称真武汤

处方白芍(三钱半.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二钱半)茯苓(去皮.二钱半.小便利者去之)附子(炮.一个切四分只用一分.呕者去之.加生姜二钱半)生姜(三钱半)白术(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数日已后,发热腹痛,头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涩或呕或咳或已经汗不解,仍复发热,心下忪悸,头目眩晕,皆由渴后饮水停留中脘所致,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咳者加五味子三钱半、细辛干姜各一钱二分半。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真武汤

药方名称真武汤

处方茯苓9克 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功用】温阳利水。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肾阳虚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克;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备注本方是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方中附子温壮肾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生姜温散水气,芍药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温补脾肾之阳,又可利水祛湿。故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聚所产生的诸证。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朱砂安神丸

    药方名称朱砂安神丸别名黄连安神丸(《东垣试效方》卷一)。处方朱砂12克黄连15克 生甘草7.5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治心烦懊侬,惊悸失眠,心下痞闷,食入反出。用法用量每服10

  • 虎翼饮

    药方名称虎翼饮处方半夏8钱,茯苓4钱,青皮1钱,生姜1钱半。功能主治妊娠心下逼而呕吐者。用法用量上以伏龙肝汁2合半,煮取1合半,内服。摘录《产论》卷一

  • 参苓壮脾圆

    药方名称参苓壮脾圆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缩砂(去皮)、干姜、胡椒、麦蘖(微炒)、神僸、山药、白扁豆(炒),各等分。炮制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胸膈

  • 姜柴汤

    药方名称姜柴汤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 消谷丸

    药方名称消谷丸处方神曲180克 炒乌梅肉炮姜各120克麦芽90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蜜丸。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水谷,朐膈痞闷,腹胁膨胀,日久不愈,食减嗜卧,口无味者。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

  • 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不换金正气散药方名称加减不换金正气散处方藿香苍术厚朴陈皮砂仁白芷半夏茯苓甘草(炙)减半人参神曲(炒)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感受暑湿,肠胃不和,霍乱吐泻。用法用

  • 三豆饮

    药方名称三豆饮处方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15克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天行疹痘;亦可用作预防。用法用量上药淘净,用水煮熟,每日空腹时任意服。已染则轻解;未染者,服七日即不发。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 柴胡解毒汤

    《扶寿精方》:柴胡解毒汤药方名称柴胡解毒汤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5分,半夏1钱,人参8分,甘草3分,黄连1钱5分,栀1钱,黄柏8分。功能主治伤寒8-9日,热不退,脉弦数,口干烦躁,大便不通。用法用量上

  • 导赤汤

    药方名称导赤汤处方木通、滑石、甘草梢、黄柏、茯苓、生地黄、枳壳、白术、栀子。功能主治溺如米泔色。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回春》卷四

  • 竹沥涤痰汤

    药方名称竹沥涤痰汤处方栝楼仁12克 生桑皮 川方贝 光杏仁各9克旋复花6克 飞滑石18克石决明24克天竺黄4.5克 淡竹沥100毫升 姜汁2滴(同冲)功能主治蠲痰降火。治痰随火升,上壅胸膈,发为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