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生于京门穴处的痈。京门穴为肾经之募穴,故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京门隐隐而痛者,肾疽也。上肉微起者,肾痈也。”由肾虚不足,房劳太过,外挟寒邪所致。初起面白不渴,少腹及肋下膜胀塞满,渐至
病名。出《疬科全书》。多由气血凝结而致。初起只一核,圆若弹丸,不痒不痛,日久亦不增大,故名顽核疬。不须施治。惟戒郁怒及燥火生痰之物即可。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发颐。见该条。
【介绍】:见赵学敏条。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清法之一。治疗胆热而引起烦躁不得眠的方法。常用方如蒿芩清胆汤。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生。字春渠。渺水(浙江海盐县西南)人,于1874年辑有《人身谱》1卷、《歌方集论》4卷,1891年刻行。
出《灵枢·骨度》。即骶骨、尾骨所在部位。参见尾骶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