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出《王安卿采药志》。为大金钱草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蜘蛛抱蛋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指肾有充养骨骼的作用。肾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实,骨则强壮。故有肾生骨髓,肾充则髓实之说。说明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与肾气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书名。1卷。不著撰人。《郡斋读书后志》认为系唐代著作。本书专谈用点烙法治疗多种黄疸病证。原书已佚,但其佚文保留于《太平圣惠方》第55卷中。
见伤寒论条辨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杜鹃花之别名。②见《吉林中草药》。为迎山红之别名。③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满山红。各详该条。
即痄腮。详该条。
病名。《医贯》卷三:“荜薢散,治杨梅喉癣。”系指杨梅疮毒上冲,结于咽喉致喉间溃烂作痛,口出臭秽之气,久不愈者。《咽喉经验秘传》:“杨梅结毒癣由生,片白喉中秽气闻,白色变黄才可喜……。”治宜清血解毒。方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气偏盛的人。《灵枢·行针》:“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