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流痰

流痰

病名。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本病变在破坏过程中,少有新骨形成,当脓肿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为无头疽的一种,相当于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髋关节为多,次为膝、踝、肩、肘、腕关节。故因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龟背痰鹤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鸡胸痰附骨痰肾俞虚痰环跳流痰等名称。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或跌扑损伤,气血不和而诱发。病初局部酸胀微肿,不红、不热、不痛;久则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由于阴亏火旺,可有午后潮热盗汗、身困无力、食少、溃流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疮口凹陷,周围色紫,形成窦道,不易收口。治疗初宜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于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若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亦可采用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胎痫

    病证名。胎中受惊引起的一种痫证。元·曾世荣《活幼心书》:“胎痫者,因未产前,腹中被惊……或母为七情所伤,致伤胎气,儿生百日内是也。其症频频作搐,身热面青手足抽掣,牙关紧闭,腰直身僵,睛斜目闭,多啼不乳

  • 赵从古

    【介绍】:宋代人。撰《六甲天元运气钤》2卷,已佚。

  • 痘科汇编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 神祟疼痛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此眼初患之时,旧无根基,忽然发动,疼痛如锥刺,睑皮亦如火炙。”即痛如神祟。详该条。

  • 霍乱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

  • 夹阴中寒

    病名。指因房劳伤肾,复感寒邪而致的阴症。《伤寒全生集·辨治伤寒传经证治脉要指法》:“又有脉沉,足冷,面青,小腹绞痛无热者,此皆夹阴中寒也。”本证即后世所称夹阴伤寒。详该条。

  • 三十五号家人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 万氏家传广嗣纪要

    见广嗣纪要条。

  • 二十四症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 江子

    见《瑞竹堂经验方》。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