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死胎不下

死胎不下

病证名。又名胎死不下。指胎儿死于母腹后,日久不能自行产出者。可发生妊娠期临产时。多因妊妇气血虚弱,胞宫无力娩出胎儿;或胞宫瘀血阻滞,不能送胎外出所致。气血虚弱者,症见腹部不继续增大,仅微有缩小,阴道流出淡红色血水;或口有恶臭,精神疲倦,面色黄白,纳呆等。治宜补气益血,佐以下胎方,用疗儿散。瘀血阻滞者,症见胎动停止,阴道流紫黑色血液,口气恶臭或临产胎死腹中,腰腹胀急,胸满喘闷,面色青暗,治宜行血祛瘀,方用脱花煎。另外可根据产妇虚实,病势之缓急,采用佛手散缓下平胃散芒硝峻下,或据王肯堂寒者热以行之,热者凉以行之,燥者滑以润之,危急者毒以下之的原则,斟酌治法

猜你喜欢

  • 虚阳不敛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 水石

    见《石药尔雅》。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 更年安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

  • 石震

    【介绍】:明代医生。字瑞章。江苏武进人。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订正《慎柔五书》等医籍。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然后攻伐疾病之根,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

  • 丁奚病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详见丁奚条。

  • 素问遗篇

    书名。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1卷。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

  • 手厥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脉从腕后2寸的内关穴处分出,出行于两筋之间,与本经相并上行,维系心包络,联络心系(心脏

  • 血热经早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热经行先期。详该条。

  • 心下坚筑

    证名。指脘部痞闷而悸动有力。多因水气凌心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参见心痛条。

  • 蛴螬漏

    古病名。颈部漏的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悲思忧虑,情志不遂而得。其症颈项生核如枣,可移动,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日久可生孔道,疼痛搔痒。宜玄参散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