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梨叶

梨叶

《中药大辞典》:梨叶

药材名称梨叶

拼音Lí Yè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

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镁含量则与此情况相反。

功能主治治食菌中毒,小儿疝气。

①《唐本草》:"主霍乱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②《日用本草》:"捣汁服,解中菌毒。"

③《滇南本草》:"敷疮。"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捣汁服,治小儿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

复方①治霍乱心痛,利,无汗: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梅师集验方》)

②疗蠼螋尿疮,黄水出:捣梨叶汁敷之,干即易。(《钱氏箧中方》)

③治病中水毒:梨叶一把,熟捣,以酒一杯,和绞服之,不过三。(《补缺肘后方》)

④治食梨过伤:梨叶煎汁解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梨叶

药材名称梨叶

拼音Lí Yè

英文名Pear Leaf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白梨 乔木,高达5-8m。树冠开展;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叶柄长2.5-7cm;托叶膜质,边缘具腺齿;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带刺芒尖锐齿,微向内合拢,初时两面有绒毛,老叶无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直径4-7cm总花梗和花梗幼时有绒毛,花梗长1.5-3cm;花瓣卵形,长1.2-1.4cm,宽1-1.2cm,先端呈啮齿状,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长约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离生,无毛。果实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2.沙梨 本种与白梨的区别为: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果实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3.秋子梨本种与2种的区别为:叶形大,长5-10cm,宽4-6cm,叶边刺芒长;花柱5;果实黄色,果梗长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区山坡阳处。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温暖而多雨的地区。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区。

资源分布: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3.秋子梨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锯齿成刺芒状,叶柄长2.5-7cm。表面灰褐色,两面被绒毛或光滑无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白梨叶含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沙梨含绿原素(chlorgenic acid),熊果酚甙(arbutin)和鞣质。

性味苦、涩、辛凉

归经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乱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疝气,菌菇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鲜用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蔷薇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蔷薇药材名称地蔷薇拼音Dì Qiánɡ Wēi别名直立地蔷薇、茵陈狼牙来源蔷薇科地蔷薇Chamaerhodos erect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 紫菀

    《中国药典》: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

  • 卵叶寄生

    药材名称卵叶寄生拼音Luǎn Yè Jì Shēnɡ别名秦氏寄生、柚子寄生、木菠萝寄生、枫木寄生、杂寄生、寄生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卵叶梨果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

  • 紫萝兰

    药材名称紫萝兰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云南堇菜Viola yunnanfuensis W. Beck.,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晒干。性味辛、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痈疽疮疡。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南烛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烛子药材名称南烛子拼音Nán Zhú Zǐ别名南烛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以干燥果实入药。性味微

  • 岩石松

    药材名称岩石松拼音Yán Shí Sōnɡ别名龙胡子、龙胡须、旱灵草、中华石松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中华石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chinensis(Christ)Chin

  • 四棱杆

    药材名称四棱杆拼音Sì Lénɡ Gǎn别名香茶菜、山苏子、猛一撒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Plect

  • 宽筋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宽筋藤药材名称宽筋藤拼音Kuān Jīn Ténɡ别名松根藤、大接筋藤、舒筋藤、牛挣藤、大松身来源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 (Lo

  • 戴胜

    药材名称戴胜拼音Dài Shènɡ别名屎咕咕、鸡冠鸟、山和尚、呼哱哱、臭姑鸪来源佛法僧目戴胜科戴胜Upupa epops epops L.,以去毛及肠、胃的全体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香叶子

    《中药大辞典》:香叶子药材名称香叶子拼音Xiānɡ Yè Zi出处《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樟种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枝、叶。原形态香叶子,又名:香树。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