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栀子丸

栀子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30克栝楼子(炒)苦参(锉)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醋渍鸡子黄、白2枚,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瘀热不散,心神烦乱,小便赤涩,或小便如柏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下,一日四五次。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五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1两,栝楼子1两(炒),苦参1两(锉)。

制法上为末,以醋渍鸡子黄白2枚,用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汗,体热,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1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千金》卷六: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3升,芎?4两,大黄6两,豉3升,木兰皮半两,甘草4两。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渣鼻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加至15丸,1日3次。

摘录《千金》卷六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去皮)半两,草乌头(炮)半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瘫痪风。

用法用量每服3丸,渐加至7丸,常服2丸,细嚼,茶、酒任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三引《海上名方》

《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栀子丸

药方名称栀子丸

处方栀子仁7个,黄连5分,黄柏3分(炙),矾石4分(烧),大枣4个(炙令黑)。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小豆许。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腹时服;如未除,更服。

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猜你喜欢

  • 解毒排脓汤

    药方名称解毒排脓汤处方银花12g,连翘6g,天花粉9g,白芷3g,薏苡仁9g,赤芍9g,甘草3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土疡(亦叫土疳、针眼、眼疮)后期脓成,肿核局限,顶部变软或露出黄白色脓头

  • 银花凉茶

    药方名称银花凉茶处方鲜金银花50~100克(干品30~50克)制法将鲜银花或干银花稍加浸洗后,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汤,煎沸后,再稍煎3~5分钟,然后去滓取汤约250克待凉或放入冰箱内冷藏。功能主治

  • 竹叶归耆汤

    药方名称竹叶归耆汤处方竹叶4.5克,当归3克,白术3克,人参3克,黄芪6克,炒甘草1.5克,麦门冬(去心)2.1克。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止渴。主胃阴虚亏,胃气虚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结杀膏

    药方名称结杀膏处方结杀(香木,产西方诸国,花极馨香,熬之成膏)、胡桃仁、香油。制法和涂。功能主治头风白屑。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 三黄补血汤

    药方名称三黄补血汤处方牡丹皮黄耆升麻各3克当归柴胡各4.5克 熟地黄川芎各6克 生地黄9克白芍药15克制法上药嚼咀,如麻豆大。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亡血血虚。面赤善惊,六脉俱大,按之空虚者。用法用量每服

  • 红吹药

    药方名称红吹药处方熟软石膏5钱,生硬石膏3钱,冰片3分,朱砂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疮,咽喉实火。用法用量本方为原书“三色吹药”之第一方。摘录《喉科紫珍集·补遗》

  • 粉黄膏

    《三因》卷十六:粉黄膏药方名称粉黄膏处方硫黄1分(为末),萝卜(切去盖,剜作瓮子,入硫黄在内,以竹针盖定,安糠火煨1宿,取出研细),轻粉、乌头尖各少许(为末)。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肺热,鼻发赤瘰,俗谓

  • 栝楼酒

    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栝楼酒药方名称栝楼酒别名栝楼散处方栝楼1枚(黄大者,锉碎)。制法上熟捣令烂,用好酒5盏,煎取3盏,去滓。功能主治产后乳汁不下或少。用法用量栝楼散(《普济方》

  • 沉茄止疝散

    药方名称沉茄止疝散处方大盔沉9钱,茄子9钱,吴萸9钱,桂楠3钱,元胡9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小肠疝气,寒疝腹痛,四肢厥冷,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用法用量大人每服2钱,小儿每服2-3分,以淡盐汤送下

  • 金钗石斛膏

    药方名称金钗石斛膏处方金钗石斛2斤。制法金钗不易出汁,必须多煮,时间宜长,用清水煎煮3次成浓汁,去滓滤清,加白蜜3斤收膏。功能主治滋润清火,养胃平肝。主因肝火所致之头痛,牙痛,口苦咽干,烦躁失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