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朱沛文

朱沛文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

【介绍】:

清末医家。字少廉,又字绍溪。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积多年观察,撰成《华洋脏象约纂》(1892年)一书,详细介绍西方解剖生理学,主张中西医参照,对中西医有较中肯的见解。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西医解剖生理学较详确,但西医“逐物太过,而或流于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且因“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并认为用西洋解剖、生理学来疏证《内经》,可使《内经》之理更加彰著。朱氏对宋以后富于实践精神的医家,如李时珍吴有性等多予以肯定,对有尊古倾向的医家,则表示不同看法。为我国早期从事中、西医学汇通的开明医家之一。

猜你喜欢

  • 上骨

    指臂之上骨,即桡骨。《灵枢·经脉》:“循臂内上骨下廉。”

  • 神农五脏论

    书名。见《崇文总目》。7卷,已佚。

  • 热罨(yǎn 掩)

    罨法之一。用热汤或热药汁作局部掩覆的方法。有止痛、消肿、醒神的作用。例如用湿热毛巾罨头面醒酒,罨关节、腹部止痛;以布浸热药汁湿罨患处去痹消肿。

  • 猫胞

    见《本经逢原》。为猫胞衣之简称,详该条。

  • 余岩

    【生卒】:1879~1954【介绍】:近代医家。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赴日本大阪学医,回国后曾研究中医中药,对中医古典文献尤多注意。所著之《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等,从训诂的角度,考证了中医古代的疾病源

  • 迴澜社医书四种

    丛名书。汪绍达辑。刊于1929年。包括《叶天士家传秘诀》、《慎疾刍言》、《李翁医记》及(日)今村亮《医事启源》四种。

  • 樗树子

    见《山西中药志》。即凤眼草,详该条。

  • 夜间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潮热而引起的抽搐,由脾虚心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亥、子、丑时不甚抽搐,而卧不稳,身体温壮,目睛紧斜视,喉中有痰,大便呈银褐色,乳食不消,多睡,不纳津液。当补脾治心。补脾

  • 黄风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即黄风内障。详该条。

  • 岐天师

    【介绍】:见岐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