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方。川芎、桔梗、牛蒡子、白芷、天花粉、黄芩、甘草、玄参、防风、栀子、枳壳、乌药、陈皮。加连根葱白一枚,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积心,喉中干燥作疼,无痰涎而气喘者。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伤寒指南论》1卷,已佚。
病名。出《医学入门》卷六。又名穿胁痈、胁疮。指生于胁部的痈。由肝胆经郁火而成,多发于体虚之人。此证易发于软胁部,初起如梅、如李,逐渐长大,色红焮痛,易脓易溃,脓多稠。治宜解郁泻火,服柴胡清肝汤;或用地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全蝎,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凡例》。即脱臼,见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小肠。参见黄肠条。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指鼻塞流清涕。详鼽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即难产。详该条。
古病名。指寒邪挟水饮停积胁下所致的癖病。见胁肋间有弦索状拱起,遇冷即觉疼痛,脉弦而大等症状。《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寒癖之为病,是水饮停积胁下,弦强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弦而大者,寒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