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心主之筋

猜你喜欢

  • 小儿好睡

    证名,见《明医杂著》。小儿脾胃嫩弱,消化机能不强,喂养不当,容易导致消化失常,湿阻中焦,升降不利,或乳食停滞而成此证。治宜健脾化湿为主,用六君子汤。有乳食滞的,兼以消食导滞,如山楂、神曲、麦芽之类;若

  • 四脉

    手足太阳、阳明经脉的合称。《素问·经脉别论》:“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张志聪注:“四脉者,太阳之小肠、膀胱,阳明之胃与大肠,即四形脏之脉也。”

  • 顾德华

    【介绍】:晚清女医家。字鬘云。江苏吴县人。长于内、妇科,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多为士大夫延请诊病,撰有《花韵楼医案》1卷,为罕见的女中医医案著作,已刊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 冰翳

    病名。①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冰翳内障,详该条。②似指某些并发性白内障。“冰翳初患,头额眉睑遍痛,眼中赤涩。此由肝脏积热,久成内障,其翳如冰,瞳人渐大。”(《古今医统》)

  • 胞漏

    出《脉经》。即胎漏。详该条。

  • 楼护

    【介绍】:西汉时期人。父为世医,楼护年少时曾研读医书,后又投身政界。

  • 水胀

    ①胀病之一。见《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备急千金要方》:“水胀,胀而四肢面目俱肿。”《金匮翼·胀满统论》:“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即为水胀是也。”治疗初起时宜

  • 食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①又称食劳疳黄、黄胖。详各该条。②为脾积之俗称。《儒门事亲》卷三:“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俗呼为食劳黄也。”详

  • 疔俞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秘开》。位于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向内侧旁开0.3寸处。主治疔痈。艾柱灸(患侧)3~7壮。

  • 天元玉策

    见天元玉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