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部位名。见《灵枢·肠胃》:“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俗称喉头。指在口腔之内,为饮食水谷之门,其下部与食道相连。《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对咽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藏热
见外科百效全书条。
厚而丰盛,亦作亢盛。《灵枢·痈疽》:“热气淳盛。”
推拿穴位名。①即赤淡黄筋。见《保赤推拿法》。②即赤筋。各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生地黄(酒洗)四钱,白芍药(酒炒)、新绛各一钱半,橘络一钱,当归(酒洗)二钱,川芎(蜜炙)五分,旋覆花三钱,青葱管三寸(冲)。水煎服。治气血郁结,脘胁串痛,甚则吐血衄血,色多紫黯
病证名。由心肺气虚,喉管翻出所致。口内吐出红虫一条,扯之不出,触之痛彻心肺。治法宜用人参浓煎服,大补其元气。上述症候颇类今之剥脱性食管炎。而当时因受条件所限,可能误认食管为喉管,故称翻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