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悬钩子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

拼音Xuán Gōu Zi

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

原形态悬钩子,又名:葥、山莓(《尔雅》),木莓(《尔雅》郭璞注),树莓(《日华子本草》),三月藨、吊杆泡、木暗桐、对嘴藨、薅秧藨、黄莓、大麦泡。

落叶灌木。茎直立,高1~2米,有钩刺,幼时有绒毛。单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有时3浅裂,基出3脉,上面脉上有柔毛,下面有灰色绒毛,中脉及叶柄常有小钩刺;叶柄长约5~20毫米;托叶线形,贴生于叶柄上。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上,白色,直径约3厘米;萼片5,外面有毛;花瓣5,长圆形;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熟时鲜红色,多汁。花期3~4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悬钩根)、茎(悬钩茎)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溪边、灌丛中。分布河北、陕西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性状干燥的果实,全体呈圆锥形或球形,为多数肉质的小核果集合于一圆锥状的花托上而成的聚合果,表面灰绿色。小核果表面微有茸毛。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色的总苞,5裂,总苞下面常有细长的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核果易剥落,内含种子1枚,种子表面有网状纹。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

性味①《本草拾遗》:"酸。"

②《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醒酒,止渴,祛痰,解毒。治痛风,丹毒,遗精。

①《本草拾遗》:"食之醒酒,止渴,除痰唾,去酒毒。’

②《纲目》:"捣汁服,解射工、沙虱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痛风,外用涂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生食。外用:捣汁涂。

复方治遗精:山莓干果实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备注本品在江苏地区作覆盆子使用。参见"覆盆子"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二叶舞鹤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叶舞鹤草药材名称二叶舞鹤草拼音èr Yè Wǔ Hè Cǎo来源百合科舞鹤草属植物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r

  • 柞木皮

    《中药大辞典》:柞木皮药材名称柞木皮拼音Zhà Mù Pí别名孤奴、纳葛窊(《霉疠新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皮。原形态柞木(《本草拾遗》),又名

  • 五灵脂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灵脂药材名称五灵脂拼音Wǔ Línɡ Zhī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

  • 树地瓜根

    药材名称树地瓜根拼音Shù Dì Guā Gēn别名牛奶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裂叶榕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gasparriniana Miq.var.lacerati-folia(

  • 冠唇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冠唇花药材名称冠唇花拼音Guàn Chún Huā别名野藿香、牙皮湾[傣]、广藿香[云南]来源唇形科冠唇花Microtoena insuavis (Hance)

  • 鹅肉

    《中药大辞典》:鹅肉药材名称鹅肉拼音é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

  • 毛叶柿叶

    药材名称毛叶柿叶拼音Máo Yè Shì Yè别名紫藿香、涩藿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岩柿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Dmollifolia

  • 马牙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牙七药材名称马牙七拼音Mǎ Yá Qī别名九子莲[陕西太白山]来源兰科虾脊兰属植物流苏虾脊兰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和剑叶虾脊兰(窄叶虾脊兰

  • 臭黄荆叶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叶药材名称臭黄荆叶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Yè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叶,4~7月采。功能主治①《分类草药性》:&q

  • 假酸浆花

    药材名称假酸浆花拼音Jiǎ Suān Jiānɡ Huā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花。夏季采收。功能主治祛风,消炎。治鼻渊。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