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烦

心烦

证名。出《素问·五藏生成篇》。又名烦心。指心中烦热郁闷之状。烦多属热,亦有因于寒者。可见于外感内伤多种病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六经病多能见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类证治裁·烦躁》:“伤寒热在表而烦,宜散,桂枝汤。在里而烦,宜下,承气汤。在半表半里而烦,宜和,小柴胡汤。在胸膈以上而烦,宜吐,栀豉汤。其阴寒而烦,则有恶寒踡卧及下利厥逆、吐蚘之症,宜温,温用四逆汤,蚘用乌梅丸。”又:“如内伤阴虚火动而烦,宜生脉散生地黄熟地黄茯神枣仁。或不得卧而烦,朱砂安神丸。”

猜你喜欢

  • 退翳丸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川芎、白蒺藜、菊花、羌活、密蒙花、蔓荆子、荆芥各一两,地骨皮、川椒各七钱,菊花、蝉蜕、天花粉、楮实子、黄连、甘草各三钱,木贼(童便浸)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钱。有

  • 严道甫

    【介绍】:见严长明条。

  • 骨针

    眼科治疗器械。《眼科菁华录》:“骨针长四寸,全白骨或象牙造成,头尖圆,尾团圆,点眼药用之。”(见图102)。图102

  • 脑热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夫小儿肺脏壅滞有热,上攻于脑,则令脑热也。”脑热则引起鼻干,口渴,心烦,不寐等。宜以清热养液为治。

  • 吴真人

    【介绍】:宋医家。台湾台南尊之为保生大帝、大道公。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同安)白礁。精医术,据传曾任御医。后悬壶济世,活人甚多,深受群众爱戴。逝世后乡民建庙奉祀,尊为医者之神,台南县慈济宫供奉为

  • 野里牙

    (?-1330)元医官。一译也里牙。西域拂林(东罗马)人。爱薛长子。任太医使,一度因赃罪除名。致和元年(1328年)又复命为太医使。至顺元年(1330年)封秦国公、崇福使。同年因宫廷倾轧被侏。

  • 靠山红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满山红,详该条。

  • 玉户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图经》作五户。即天突,见该条。

  • 冷热泻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冷热利。详该条。

  • 阳明少阳合病

    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除出现阳明病的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腹满,便秘;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等外,必见下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