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开宝新详定本草

开宝新详定本草

书名。一名《开宝详定本草》。20卷,目1卷。973年(开宝6年)由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蜀本草》等详校,并以《本草拾遗》等书相参,重新整理补充修订而成。新增药物计133种,马志为之注解,翰林学士卢多逊等予以刊定。次年(开宝7年)李防等又据此书重予修订,改名《开宝重定本草》,据序言称:镂版时“以白字为‘神农’(指《神农本草经》)所说,黑字为‘名医’(指《名医别录》)所传,唐(指《唐本草》)附,今附(本书所增),各加显注,详其解释,审其形性。证谬误而辨之者,署为今注;考文记而述之者,又为今按。”全书收集新旧药物983种。二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猜你喜欢

  • 山薯

    出《名医别录》。为山药之别名,详该条。

  • 喉咙

    解剖部位名。①《灵枢·忧恚无言篇》:“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卷上:“盖喉咙为息道,咽中下水谷。”《类经》卷二十一:“人有二喉,一软一鞕(即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

  • 妊娠外感舌

    指孕妇外感的舌诊。妊娠妇女患外感病,轻则母体受病,重则可影响胎儿,辨证尤须慎重。《伤寒舌鑑》以面色诊察母病,以舌色诊察胎病。色泽鲜明,则母子俱安,色泽暗晦则母子俱危。面赤舌青,可能为死胎。

  • 心热

    泛指心的各种热性病证。又称心气热。火气通于心,而心主血脉,藏神,故心气亢盛多表现为火热之证,影响神志及血脉。症见心中烦热,睡眠不宁,喜笑不休或神志昏愦,面红,口渴,小便黄,舌红,脉数等。治以清心泻火为

  • 耵聍

    (níng宁)又名耵耳,俗称耳垢。乃耳孔泌出液体与进入耳中之尘垢结成。大量耵聍堵塞,则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灵枢·厥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

  • 黄帝八十一难经

    即《难经》。详该条。

  • 槟榔皮

    见《本草经疏》。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 经前失眠

    病证名。亦名经行不寐。指经前或经行则失眠,甚至通宵不寐,经期过后则恢复正常的病症。多因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肝火旺所致。阴虚火旺是阴血亏耗,心火偏旺或肾阳不足,经行时经血下注,阴血愈虚,不能上济心火,

  • 验膜

    疮疡诊法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是用以检查胸背部疮疡溃后是否穿透胸膜的一种诊断方法。其法有三:①用纸或竹内膜封贴患处,静观其动,纸不动者膜未透,纸若随呼吸而动者则膜已透。②用纸蘸麻油,以火点燃,向患

  • 五常政大论篇

    《素问》篇名。张志聪注:“此篇论五运主岁,有平气、有太过、有不及,各主果、谷、虫、畜、草木、生物数、声、色、味、生长收藏,皆五行政令之常,故曰五常政大论。”文中还提出了热药凉服、凉药热服、上病下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