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3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
见《云南中草药》。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流注病的一种。因跌扑损伤,或产后恶露未尽,瘀滞经络,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结而为肿,形成本病。初起局部肿胀,触之坚痛,皮色微红或青紫;继而皮色焮红灼热,并可向周围蔓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疼痛等症。久后成脓
书名。又名《集验良方》。6卷。清·年希尧辑。刊于1724年。本书属于验方汇编性质,分为养生、急治、中风、预防中风、伤寒、感冒等50余类。除辑录验方外,其中养生、伤寒、感冒、类中等均附以简短的医论。又有
指肾为邪气所壅滞,出现水肿的病证。《素问·大奇论》:“肾满,……皆实,即为肿。”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介绍】:见陶弘景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