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凝气滞

猜你喜欢

  • 水结胸

    ①指结胸之一。指水邪结于胸胁者。《注解伤寒论》卷四:“但结胸无大热者,非热结也,是水饮结于胸胁,谓之水结胸。周身汗出者,是水饮外散,则愈;若但头微汗出,余处无汗,是水饮不得外泄,停畜而不行也,与大陷胸

  • 疮疡烦躁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指患疮疡时出现烦躁证者。①若烦躁发热口渴,脉数而实,由热毒内攻所致。宜清热解毒除烦,用内疏黄连汤、金银花散加连翘、山栀等。②若烦热作渴,面红目赤,脉大而虚,系血脱发躁。

  • 棉子

    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子,详该条。

  • 臭藤

    见《天宝本草》。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 严冬荣

    【介绍】:清医家。字桂岩。江苏泰州人。承家学精喉科。尝谓医宜审证用药,不可执死方治活病。如白喉,时医多宗养阴清肺法,不论病有寒热虚实之异,执一例百,收效者鲜。因以用辨证法治以汗、下、温、清等,则往往有

  • 瘠(ji 脊)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 神庐

    鼻之别名。《东医宝鉴》卷二:“神庐者,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户也。”详鼻条。

  • 单喉痹

    病名。见《喉科杓指》卷二。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治同双喉痹。详该条。

  • 热结腹痛

    证名。指热邪内积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热结腹痛之症,身热腹热,烦躁不寐,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而作声,或痛而一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热积腹痛之症也。”多因心肝火动,煎熬于内,或饮食不节,

  • 阴之绝阴

    绝,同极。一谓厥阴位于最里,厥阴经脉之行,其根起于足大趾端之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故名。《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二谓厥阴为三阴之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