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委中毒

委中毒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曲鳅。系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痈。多因胆经积热流入膀胱经而成。或因患肢破损,湿疹糜烂等感毒诱发。初起木硬肿痛,皮色微红,或焮热色赤,肿块形成则患肢小腿屈伸困难,自感恶热。如疼痛日剧,寒热不退,则脓已成。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内服活血散瘀汤,外用金黄膏;脓成宜切开引流,脓若过多或引流不畅,或失治,可致筋缩残废。故脓成切开引流,每次换药后,应将患肢固定在半屈曲位,治愈后,亦应加强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即可防止残废。

猜你喜欢

  • 疳湿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又名疳、湿、疳湿疮。古人认为疳湿是由于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五脏,使人心中烦懊,其虫上蚀则口鼻齿龈生疮,下蚀则肛门烂痒。用《千金》姜蜜汤(生姜汁、白蜜、黄连),送

  • 热实结胸

    结胸证之一。又名实热结胸、热结胸。指邪热伏饮搏结胸膈的病证。《类证活人书》卷十:“有热实结胸,胸中烦躁,心内懊憹,舌上燥渴,脉沉滑者,皆热证也,大陷胸汤主之。”《医学入门·杂症》:“热实结胸者,心下满

  • 开泄

    即辛开苦泄。详该条。

  • 地蚕子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 猴局根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 马蝗积

    病证名。与胬肉攀睛相似,亦是血丝赤膜从眦部横贯白睛,直达黑睛,即“两头尖薄,中间高厚,肉红色如蚂蝗状,横卧于中”(《证治准绳·杂病》)。参见胬肉睛条。

  • 五味过伤

    伤食之一。见《东医宝鉴》卷四。因过食五味致伤。《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

  • 李崇庆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燕台集》5卷,已佚。

  • 怀胎

    见《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 脏腑辨证

    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