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名。见膝眼条。
①见《重庆草药》。为走游草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常春藤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即阿魏,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即牡荆子,详该条。
病名。多由患舌疳而舌肿起,如豆,如菌,渐如莲花,绵溃久不愈,甚则穿透舌体和腮部,所食之汤水皆漏出。谓之瘰疠风(《喉科指掌》卷三)。参见舌疳条。
病名。①见《外治寿世方》卷四。即蛇身。详该条。②怪胎之一。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下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厚而效果快的急剂。如肾阳不足,阳痿精滑之症,用附子、肉桂等峻补肾阳。《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出《夏子益治奇疾方》。即枸橘叶,详该条。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证名。指外邪侵犯诸腑所致的心痛。《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诸腑心痛,难以俛仰,小腹上冲,卒不知人,呕吐,泄泻。……诸腑涉邪所致,病属外所因。”参见心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