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30克甘草(炙)草豆蔻茯苓(去皮)木香各15克干姜2.1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燥湿除满。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冷物。

备注方中厚朴理气燥湿,消胀除满3草豆蔻干姜生姜温中散寒;木香陈皮行气宽中;甘草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共成温中理气,燥湿除满之功。

摘录内外伤辨》卷上

医学传灯》卷上: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杏仁半夏枳壳桔梗炮姜甘草藿香香茹陈皮

功能主治中暑,脉沉细缓。

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明医指掌》卷五: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炒)8分,干姜7分,甘草(炒)6分,木香5分,陈皮8分,茯苓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水2钟,煎8分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内外伤辨》卷中:厚朴温中汤

药方名称厚朴温中汤

处方厚朴(姜制)1两,橘皮(去白)1两,甘草(炙)5钱,草豆蔻仁5钱,茯苓(去皮)5钱,木香5钱,干姜7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主脾胃虚寒,心腹胀满,及秋冬客寒犯胃,时作疼痛。脾胃着寒停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厚朴汤”,无草豆蔻仁、木香

各家论述《成方便读》:夫寒邪之伤人也,为无形之邪,若无有形之痰、血、食积互结,则亦不过为痞满、为呕吐,即疼痛亦不致拒按也,故以厚朴温中散满者为君;凡人之气,得寒则凝而行迟,故以木香、草蔻之芳香辛烈,入脾脏以行诸气;脾恶湿,故用干姜陈皮以燥之,茯苓以渗之;脾欲缓,故以甘草缓之;加生姜者,取其温中散逆除呕也。以上诸药,皆入脾胃,不特可以温中,且能散表,用之贵得其宜耳。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侧柏樗皮丸

    药方名称侧柏樗皮丸处方樗皮2两,侧柏叶(酒蒸)5钱,黄柏5钱,黄连5钱,香附1两,白术1两,白芍1两,白芷(烧存性)3钱。制法上为末,粥为丸。功能主治白带,因七情所伤而脉数者。用法用量米饮送下。各家论

  • 金箔十珍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金箔十珍丸药方名称金箔十珍丸处方金箔(五片)银箔(五片) 丹砂(一两.与金银箔共研)琥珀(别研.一分)玳瑁(镑.一分)珍珠(别研.一分)犀角(镑.一分)硼砂(别研.一

  • 朴消荡胞汤

    药方名称朴消荡胞汤别名荡胞汤(《千金翼方》卷五)。处方朴消牡丹皮当归大黄桃仁(生用)各3克细辛厚朴桔梗赤芍药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牛膝橘皮各1克虻虫10枚水蛭10枚附子6克制法上十八味,哎咀。功能主治温肾暖

  • 益肾健脾汤

    药方名称益肾健脾汤处方黄芪12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炒山药9克,甘草4克,茯苓9克,石苇9克,野山楂9克,丹参9克,制萸肉9克。功能主治益肾健脾,化湿消肿。主肾气亏虚,水湿泛滥,脾运失职。用法用量

  • 加减枳术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枳术二陈汤处方枳实(炒)5分,白术(炒)5分,陈皮(去白)5分,半夏(洗)1钱,茯苓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噎膈。用法用量清痰,加竹沥、姜汁各5匙;泻火,加姜汁炒黄连5分;开郁,加香附(米

  • 藿香饮子

    药方名称藿香饮子处方藿香、白芍药、米囊皮、黄耆、甘草、当归、白茯苓、泽兰、白头翁、附子、干姜、川芎、蒿豉饼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脓血痢及赤白痢久不愈,变成休息痢,里急后重,心腹疼痛,形困气乏

  • 犀角饮子

    药方名称犀角饮子处方犀角(镑)赤芍甘菊花 元参木通赤小豆(炒)石菖蒲各4.5克甘草(生)3克功能主治治砂疥。心经火盛,痒疼色赤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温服。摘录《医

  • 济阴清露

    药方名称济阴清露处方栀子、黄柏、黄连、黄芩。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目赤肿痛甚,怕日羞明不可忍者。用法用量和荷叶上露水,或井花水拌湿,摊碗底,上用艾火覆碗熏之,至烟透药干,刮下,和露水(用蚌壳承月下取水

  • 黄连犀角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黄连犀角汤药方名称黄连犀角汤别名黄连犀角散(《张氏医通》卷十四)。处方黄连3克(去毛)乌梅14枚(擘)犀角9克 青木香1.5克制法上四味,切。功能主治清热杀虫。治伤寒及诸

  • 明睛散

    药方名称明睛散处方赤芍药、当归(去芦.洗.焙)、黄连(去须)、滑石(细研),各五两。炮制上件碎碾为细末,入研滑石拌匀。功能主治能治外障,退翳膜,疗风毒上攻,睛疼赤肿,或睑眦痒,时多热泪昏涩。用法用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