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岭南采药录》。为樟柳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杂症会心录》卷下:“肿腮一症,是疫病,非伤寒也,是清邪中上焦,非风热也。……为疫病之最轻者。其症初起,恶寒发热,脉浮数,耳之前后作肿痛,隐隐有红色。”临床治疗,体实者可用甘桔汤加牛蒡、丹皮、当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顽固性阴疮。周慎斋《秘传女科》:“阴户生疮,诸药不效,名小肠风”。可用木通、藁本、枳壳、贯众、白芷、甘松、芥穗、薄荷,等分切细,水煎,临用加皮硝三钱,日洗三、五次。
见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即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茯苓、胆南星、半夏、羌活、独活、当归、黄芩、白术、苍术、陈皮、薄荷、甘草、香附、防己、威灵仙。水煎服。治痰湿流注肌肉间,时发痠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