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脂疗法
即割治疗法。见该条。
即割治疗法。见该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乌药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聚开障。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详该条。
病名。出《肘后方》卷六。本病初起头皮出现细小丘疹,色赤而流水,浸淫痒痛,但不起痂,最后毛发脱落。治疗用白马蹄烧灰研细用猪脂调搽。
病证名。指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木燥火生,筋膜干急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肝热痿软之症,汁溢口苦,两胁攻刺作痛,筋膜干急,筋缩而挛,此《内经》肝热痿弱之症也。”治宜疏肝理气,滋水涵木,舒筋活络等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凡人脏腑不足,精虚而邪气乘之,则精散,故视一物为两也。”即视歧,详该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
见《南方草木状》。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出《蜀本草》。为槐耳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