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医家。撰《太和济要方》五卷。宋·庞安时曾引用“唐大和年(827~840年),徐氏撰《济要方》”,年属大和,疑即此书。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行则血虚,血虚则生内热,加于风邪客热乘虚而入,聚于阳明,此斑之所由发也。治法疏风、清热、凉血,不可辛湿之药,宜犀角连翘饮(犀角、连翘、丹皮、生地、枳壳、荆芥、白芷、前胡
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横翳内障,详该条。
病名。即蜡烛疳。详该条。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见《云南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马哈德哇条。
证名。出《兰室秘藏》卷上。即羞明。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