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井穴

井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意为此处脉气浅小,犹如泉水初出,故称井。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总称十二井穴。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又曰:“井主心下满。”近代的经络测定仪和知热感度测定还用以测试脏腑经络的虚实状况。

猜你喜欢

  • 清补

    补法之一。用甘润生津益气药,治疗阴虚气弱的方法。如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久病体虚,身有余热,用生脉散、益胃散等。

  • 外科百效秘授经验奇方

    见外科百效全书条。

  • 阿魏化坚膏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即飞龙阿魏化坚膏,见该条。

  • 吊马桩

    见《江西中医药》(10):64,1957。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 藤篮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漆大姑之别名,详该条。

  • 惵(dié 碟)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来怯弱无力。《诊家正眼》:“曰惵者,卫气弱也,阳脉衰也。”

  • 腥臭气

    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 明目流气饮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苍术一两,草决明七钱半,大黄、川芎、细辛、牛蒡子、菊花、防风、白蒺藜、荆芥穗、玄参、蔓荆子、木贼、栀子、黄芩、甘草各五钱。为末,水煎服。治阳明热多,大便实,赤脉成翳

  • 江子

    见《瑞竹堂经验方》。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 背阳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