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人中疔。见该条。
是跖的异体字。参见跖、跖跛条。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论》。又名撞刺生翳。指由眼外伤引起的目翳。眼被撞刺之后。“痕伤受血灌溉,遂生血翳,碜涩泪出,红筋满目,此症外伤,与患眼生翳不同,……伤于风轮,酿成大患,或至瞎。”(《银海精微》)
中心黑厚燥苔,舌边红色。为脾胃热极,热盛津枯之候。急用三黄白虎汤或生脉散合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生津,大便秘结者,宜承气汤下之(见《伤寒舌鉴》)。
综合性医书。5卷。清·吴楚辑。刊于1795年。此书汇集《内经》等古医书予以选编而成。卷1“内经”、卷2“脉法”、卷3“本草”、卷4“症治”、卷5“医案”。具有“丛书”性质。现存初刻本。
证名。指内寒所致的气喘。《万病回春》卷四:“寒喘者,四肢逆冷,脉沉细也。”本证多属寒胜阳微,治以温阳降气为主,方如九味理中汤加附子等,参冷喘、虚冷上气喘条。亦指外寒所致的气喘。《医林绳墨》卷二:“或因
病证名。指经气逆乱所致的头痛。厥,逆乱之意。《灵枢·厥病》:“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
见痧症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