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T44。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荥(水)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或于二、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主治发热,头痛,牙痛,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证名。《此事难知》:“中脘痛,太阴也,理中、建中、黄芪汤类主之。”《医学刍言》:“膺胸之下,即为中脘。中脘痛,手不可近,寒痰积气为多,实者宜五积散,虚者宜加味香苏饮。”参见胃脘痛条。
病证名。多由脾胃损伤,致气壅滞而成。清·潘楫《医灯续焰》:“胀谓胀于外,满谓满于中,排脏腑而廓胸胁,急皮肤而露筋脉,脐凸腰圆,鼓之如鼓,胸腹之疾也。间亦有胀及于头面四肢者,与水肿大同小异,而此则无水也
①《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石膏、知母、白芍药、茯苓、栀子、竹茹、麦门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治中暑燥渴者。②《马培之外科医案》方。沙参、栝蒌皮、薏苡仁、枇杷叶(去毛)
出《本草拾遗》。即荜拨根,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脆蛇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女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耳聋之因于脓毒瘀血,壅塞耳窍者。《医方考》:“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