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膏

黄芪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鲜茅根、生石膏各12克,蜂蜜30克,甘草末6克,山药末9克。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十余沸,去滓取汁,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成膏,再入蜂蜜,令微似沸,分三次服,一日服完。治肺有劳病,薄受风寒即喘咳,冬时益甚者。

猜你喜欢

  • 喘粗

    喘粗是形容气喘时声音粗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本症多见于热盛、痰盛的喘证。参见火喘、痰喘、齁喘、息粗条。

  • 阴挺出下脱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即阴挺。详该条。

  • 黄道栌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黄栌,详该条。

  • 体疽发

    病名。又叫竟体发。《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足太阳经。……上至肺俞,下至肝俞等五穴,左右相同,……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证治见痈、疽

  • 寒战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冷得发抖。多因寒甚或热郁所致。参见寒慄、振寒、战慄条。

  • 并行

    标本治法。指疾病比较轻浅的,用药可兼顾主症,兼症,或标病、本病同时治疗。《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

  • 引针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 野南瓜

    ①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蜂斗菜之别名。②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算盘子之别名。各详该条。

  • 赤浊

    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赤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属便浊、溺浊。实即血尿。详便浊、血尿条。②指溺孔常流浊物挟血的疾患,属精浊。《证治要诀·白浊》:“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

  • 外治寿世方初编

    书名。4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约2200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