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骭疮

骭疮

病名。骭,胫骨也(《说文》)。宋《荘季裕著鸡肋编》:“疮发于足胫骨旁,肉冷难合,色紫而痒者,此人谓之臁疮,南人呼为骭疮,其实一也。”即臁疮之别称。详臁疮条。

猜你喜欢

  • 气血俱虚头痛

    病证名。指气虚与血虚证候并见的头痛。见《兰室秘藏·头痛》。《脉因证治·诸头痛有六证》:“气虚,因下部气虚,上攻,温温而痛者,异乎邪毒所攻。”《张氏医通·头痛》:“因血虚而痛者,痛连鱼尾,善惊惕,其脉芤

  • 藏府标本药式

    书名。1卷。金·张元素撰。约成书于13世纪。本书主要根据《灵枢·经脉》所述各脏腑的本病、标病、证候和在治疗上所用的虚补、实泄等法则,对所使用的药物作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如肺病实证用泻法,泻法又分各种情况

  • 温疫发斑

    病证名。又名时气发斑、时疫发斑、温毒发斑。《瘟疫论补注·发斑》:“温疫发斑,寒热虚实皆有之,重者二三日便见,轻者五六日方出,淡红稀小者吉,稠密紫赤者凶。必察元气虚实,脉之有力无力。欲出未出,葛根升麻汤

  • 罗青散

    《瑞竹堂经验方》卷五方。蒲黄五钱,青黛(研)、芒硝、甘草各三钱。为细末,每服一钱,冷蜜水调,细细咽服。治单双乳蛾。

  • 本草衍义

    书名。20卷。宋·寇宗奭撰。刊于1116年。本书根据作者在药材鉴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中的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书中不仅提出了许多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

  • 外寒内热

    ①外假寒而内真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参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表寒里热条。

  • 跻寿馆医籍备考

    书名。7卷。日本·高岛久也、罔田元矩合撰。刊于1877年。本书将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医学校“跻寿馆”中收藏大量的中国古医书,分为20余类,共1390部,其中大多有内容提要及版本介绍等,是一部有关医书的目

  • 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 补气摄血

    补法之一。即补气止血、补脾摄血。治气虚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如妇女崩漏,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四肢清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蕲艾、乌梅炭、侧柏炭等。

  • 肾痫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肾痫,面黑直视,如尸猪叫。”《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黑,目振,吐涎沫,形体如尸,其声如猪者曰肾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淫欲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