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凡疮疡初起尚未成脓,用内服药促其消散,为疮疡内消法。根据肿疡发生的病因和证情等辨证施治,如表邪未解者以解表为主;热毒炽盛者以清热为主;里实者
《兰室秘藏·妇人门》方。柴胡、草豆蔻、炒神曲、木香各二分,麻黄(不去节)、独活、当归身、黄连、黄柏各一分,羌活七分,升麻五分,白芍药三钱,人参、白术、炙甘草、猪苓、泽泻各一钱,黄芪、橘皮、苍术各二钱。
见《片玉心书》。即风关。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发颐。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牛奶浆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吞酸。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地菍,详该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见万氏家传保命歌括条。
经穴名,代号BL5。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巨处。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再旁开1.5寸处。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不明,癫痫等。沿皮刺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