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理发明条。
出《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骨热,肌肉消瘦。为病后余热化火熏灼肌体,消灼骨髓所致。治详骨热、骨蒸热条。
出《备急灸法》。见足两踝条。
病名。①指耳部脓肿而言,多由肝胃毒火上炎所致。痈生于耳,发于耳门者名耳门痈;发于耳根者名耳根痈。红肿疼痛。《证治准绳·疡医》:“若寒热间作,内外红肿疼痛,日增者为耳痛。”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