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为饴糖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便读》。即三七,详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枳壳、厚朴、香附、砂仁。水煎服。治气结腹痛,心腹胀满。
病名。即指胸痹。见《症因脉治》卷三。详胸痹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草豆蔻,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黑大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玉簪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