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水肿的外治法。用巴豆、水银粉、硫黄,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纱布缚约一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食粥调补止泻。适用于湿盛,水肿腰以下为重,男儿阴囊皆肿,兼有腹痛者(《医
见《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黄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沉翳内障。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头部。因头位居于人体之首,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
病名。《喉科秘钥》下卷:“此肺胃症也,因受风寒而起。肿如李。”即风寒蛾。见该条。
见《本草原始》。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胁肋部胀满。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可由气滞、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诸病源候论·诸饮候》以痰饮停积,可致两胁胀满。《类经》十七卷:“少阳者,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胁肋,故少阳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当归三两,甘草、黄芪、白芍药、天花粉各一两,熟地黄、生地黄各半两,金银花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初起,及痈疽、疔疮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