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多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有外感、内伤之分。《杂症会心录》卷下:“两胁之痛皆属肝胆为病。内伤者,不外气血两端,外感者,责在少阳一经而已。”治宜和解少阳,行气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即延年茯苓饮,见该条。
运气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宫为土音,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即羊水。详该条。
又称夭色。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表示胃气枯竭,脏气败坏,病情多属凶险。《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属恶色。
指月经。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十三问:“经脉来时,俗称为红脉。”
【介绍】:明代医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家贫,刻苦读书,因母病故而潜心学习家藏医方,治病多效。并用所得报酬周济穷人。著有《保婴集》,未及完稿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