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都
【介绍】:
见陈元赟条。
【介绍】:
见陈元赟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直接灸。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下发背,见该条。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
见《婴童百问》。即脐风,详该条。
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病情危笃之候。《素问·平人气象论》:“(脉)乍疏乍数曰死。”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临产泄泻,内由脾气虚弱,或先饮食受伤,或新感寒邪,因而泄泻也。治法于催生药内,加一二温中和胃,消食利水,则泄泻可以稍愈而产亦易,不必用苓、术补土,以壅胎气,可服温脾达生汤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五焦,即第五、六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心腧在五焦之间。”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针灸大成》指为颊车穴,今从此说。
书名。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