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泻黄散,见该条。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本书将《内经·素问》原文按通行本次序逐篇逐段地予以语译,每段之后附有注释及按语。1959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
即出针的俗称。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丫发。见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皂角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若因肾阴亏损者,症见咽干少津,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至夜尤甚,或耳鸣盗汗,腰膝酸软,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故张景岳云:“阴虚喉痹,其证亦内
病名。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黄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梵天花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方法。达,疏导,透达。指透达在表之邪气以解除表证,或导达在里的邪气,使之外达以解除里证,参见透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