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发汗法。①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根据。汗法有退热、透疹、消水肿、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的舌象。为表里同病,里证多于表证之候。可先解表而后攻里,亦可表里同治(见《伤寒金镜录》)。
脉诊切按时间相对持久。如促、结、代脉、初持往往不易发现,须久持方向诊察清楚。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苍耳子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见《闽产录异》。为柚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任脉络。详该条。
出《药性论》。即防己,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阳脉:出小指,循骨下兼(廉),出臑下兼(廉),出肩外兼(廉),出项□□□目外渍(眦)。其病:臂外兼(廉)痛。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阳脉。”
证名。为唇干枯之候。《灵枢·寒热病》:“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