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葵花
见《云南中草药》。为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挖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借用五行学说以说明肺的生理特点。肺属金,主气。肺气宜清肃下降,气化活动正常,才能滋养皮毛,通调三焦水道。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见《外科枢要》卷中。指分辨疮疡属表属里的诊法之一。《外科启玄》卷三:“夫疮之始生,有表复有里,表里相兼,当诊其脉,浮沉之间,别其表里之虚实。有表多而里少,有里多而表少,以防风通圣散、千金漏芦汤内,当消
【介绍】:宋代官吏。字文渊。邓州穰(今河南邓县)人。中进士,任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戎州(今四川宜宾)等职。他鉴于当地人不信医药,患病多祈求鬼神,因此下令严禁巫术,并取古代医方刻于石上,此后,戎州一带始
经穴名,代号GB2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阳蹻、足少阳之会。在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联线中点(图96)。另说“在章门下同身寸之八寸三分,骼骨上”(《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从维道下行三寸,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本经选穴法。本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所谓“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庶得随时应变之理。”又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一方。天竺黄五钱,胆南星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麝香一分半。为细末,另用麻黄、款冬花、甘草各五钱,煎汤去滓,慢火熬成膏,合药末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送下。治小
见《陕西中草药》。为蝎子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