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郁热衄血

郁热衄血

证名。见《丹溪心法·衄血》。因肝胆郁热,心肾之阴受损所致。常伴见胁痛口苦烦躁不眠等症。治宜清火解郁滋阴泄热,用河间生地黄散加减。也有因外感,邪热郁阳明不得发越所致者,症见目痛鼻干不眠,或身热口渴,脉长而洪等。无汗者,用干葛解肌汤;有汗者,用犀角地黄汤加升麻、干葛之类。本证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变、血液病及多种传染病过程中。参见衄血条。

猜你喜欢

  • 泻下

    即下法。详该条。

  • 阴虚内热

    又称阴虚发热。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

  • 绝子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指断绝生育,即绝育。

  • 彭用光

    【介绍】:明代医家。江西庐陵人。以医术在当地闻名,曾旅游并行医于江浙、广东、河南、山西等地,但泥于唯心主义的太素脉。著有《体仁汇编》及有关太素脉的医书。

  • 马脾风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 难经汇注笺正

    书名。3卷。卷首1卷。张寿颐撰。刊于1923年。本书主要以滑寿《难经本义》及徐大椿《难经经释》为据,参考选用历代各家《难经》注文,并结合张氏本人的见解,将《难经》原文进一步予以校注,引用资料较多,颇有

  • 产后喑

    病证名。系指产后发音不出。产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阴无以化气,气不能上达于喉,故发音不出,或因产后心气虚,为外邪所中而致喑。《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

  • 秃疮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即白秃疮。见该条。

  • 眼力

    见《银海精微》。又名目力。指眼视物的功能,同今之视力。

  •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坚硬的药材,用特制的工具“镑刀”将药刨成薄片。如镑羚羊角、镑犀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