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远血

远血

病名。指便血之先排便、后下血者。《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景岳全书》谓:“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因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者,症见血色暗黑,唇淡口和,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宜用黄土汤温阳健脾坚阴止血。因阴虚火旺壮火食气脾阴虚肺气燥,失其敛摄之制者,宜用人参清肺汤。因肝经怒火,肺经忧郁,以致血不藏摄者,用归脾汤加山栀、麦冬、五味,或用凡栀逍遥散阿胶桑寄生地榆。若虚损不足,下血过多,脾气不固,肾气不强,面色萎黄手足厥冷六脉微弱虚浮者,宜大补肝脾肾三经,用人参养营汤补脾,胶艾四物汤加巴戟甘草补肝,断红丸补肾(见《血证论·便血》)。参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栝蒌瞿麦丸

    《金匮要略》方。天花粉二两,茯苓、山药各三两,炮附子一枚,瞿麦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治下焦阳虚,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腹中冷

  • 夜兰茶

    见《岭南草药志》。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 泻火

    属清法范畴。火乃热之甚,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火性炎上,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但火证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热,虚火宜补水。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既清其热,又起

  • 头晕

    病证名。指头脑昏晕而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甚者有恶心呕吐之症。《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慎斋遗书》卷九:“头晕,有肾虚而阳无所附者;有血虚火升者;有

  • 气机

    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则可出现气逆、气郁、气滞、气陷、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

  • 订补简易备验方

    见简易备验方条。

  • 靳霖六

    【介绍】:见靳起蛟条。

  • 通气法

    即行气法。见该条。

  • 针灸感传现象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 杨梅斑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其证皮肤先起红晕,后发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