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要略
见南病别鉴条。
见南病别鉴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钩藤,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何镇条。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萝藦之别名,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槐角子、人参、桑白皮、苍术、白芷、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二两,五味子、苦参、香附、川芎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二钱。为细末,另用麻黄(去根节)十斤,水煎去滓,熬膏和丸,每两作十丸,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多因孕后血虚,经络、脏腑失荣,中于风邪所致。中于经络者,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中于脏腑者,症见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惟孕妇患此症不可以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寒夜啼。详该条。
病证名。清·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妊娠下元虚怯,寒气所淫,因寒从足起,故两脚胫肿痛,名曰脚气。宜鸡鸣散(苏叶、木瓜、广皮、吴萸、生姜、桔梗、槟榔)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