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处仁
【介绍】:
见赵道震条。
【介绍】:
见赵道震条。
【介绍】:见徐彬条。
方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2卷,东晋·陈延之撰,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本书早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
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多因产后脏腑虚损,饮食不消,复感风冷,阴阳升降不顺所致。症见上吐下泻,甚者四肢厥冷。治宜调和肠胃,化瘀散寒。生化六和汤治之(川芎、当归、黑姜、炙草、陈皮、茯苓、砂仁、
见《重庆草药》。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
病名。指因水蛭或石蛭的咬伤。见《五十二病方》。又名马蜞啮人、石蛭螫人、蜞蜍著人、马蟥咬伤。多因在水田、池塘、沟渠中逗留或山中行走时被咬伤。蛭之头部或体部可侵入皮肤或肌肉,使伤口流血不止、周围呈水肿性丘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阳经别,见该条。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孕后因气虚、血虚、肾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腰腹痛坠,甚至阴道不时下血,以致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