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自觉寒冷,甚或寒颤。常因心阳虚衰不振所致。《素问·刺疟篇》:“肺疟者,令人心寒。”
证名。指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
败坏。《素问·疏五过论》:“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见海上方条。
书名。4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一些使读者难以明白处,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
即鹤顶。见该条。
见《湖南民间药物资料》。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夜明砂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