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肩痛连项。见《针灸甲乙经》卷八。多由邪客经脉,或血失濡养所致。《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治用羌防泻白散或圣愈汤等方。参见肩痛、项痛条。若内脏病而痛引肩项者,病多危重。《素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①丧失、耗伤。《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②交争、相争。《素问·脉解》:“阴阳内夺,故目无所见也。”③削弱。治郁病法之一,或吐、或伐、或泻,张景岳称之为“三夺”。《素问·至真要大
气功术语。泛指在练功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与要求,以及在炼功的某阶段中所应掌的一种火候。但有数种理解,一指炼功时要求清心寡欲。《太乙金华宗旨·逍遥章》:“洗心涤虑为沐浴”。一指炼功过程中微微汗透,得到如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
①诊断上体察病情进退。《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②随病情进退用药或饮食调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书名。又名《胎产金针》。2卷(又有3卷及4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产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其中产后部分与傅青主(产后编》的内容,文字大致相同),
证名。指容易悲哀或无故悲伤之症。出《素问·风论》。又称喜悲、悲。多因肺燥,心肝血虚,心火炽盛所致。《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怒忧思源流》:“所谓善悲者,不必实有可悲之事,心中只是怏悒不快。”加味温胆汤,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为足大趾节红肿剧痛的一种疡证。因邪毒外发或局部染毒所致。症见患趾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宜用人龙散或用蜈蚣散外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