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胖大海之别名,详该条。
夏季正常脉象,稍坚洪大,来盛去衰,如钩之状。《素问·阴阳别论》:“鼓一阳曰钩。”《素问·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①肾气充盛。使人体格强健,发育旺盛,并有生殖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②指肾病邪气壅盛。《灵枢·淫邪发梦》:“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方书名。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1804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此证生于腋下,坚硬若钉头,痒且痛,色紫黑,身有寒热,四肢拘急,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蟾酥丸之类汗之。余参见疔疮条。
《银海精微》卷上方。菊花、车前子、熟地黄、木贼、密蒙花、薄荷、连翘、白蒺藜、防风、荆芥穗、甘草、川芎各等分。水煎服。治目中发热或赤痛,初起红肿赤脉穿睛,渐渐生白翳膜。
病证名。多因偶逢赫曦之令,或远行劳倦,时当大热,燥火烁人,津液内涸所致。《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噎隔之症,向无饮食阻隔,忽尔内热唇焦,饮食不得下咽,下咽噎住不通,或下咽而复吐出,烦热引饮。……右脉洪数
见《本草纲目》。为青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天宝本草》。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药物》。为球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痢疾的简称。《痢症三字诀》:“古名肠澼,又曰滞下,今名曰痢,以其下利而不爽也。”详痢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