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证论

血证论

书名。《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8卷。清·唐容川撰。刊于1884年。卷1为血证总论;卷2~6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卷7~8为方论,共收200余方。本书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建国后有单行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浅刺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

  • 何寓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即阴道穹窿。

  • 陆仲远

    【介绍】:元代医家。安徽青阳人。著《干金圣惠方》一书,已佚。

  • 西藏橄榄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 夹眼法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 经质

    指月经的性状。正常月经,一般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根据经质的病理改变,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例如经质清稀为气血虚,经质稠粘多属血热等。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 鹿角刺果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 吕震名

    【生卒】:1798~1852年【介绍】:清代官吏兼医生。字建勋,号村。浙江杭州人。1825年(道光五年)举人,曾任直隶州州同等官职。嗜好医书,为人治病,多宗《内经》、《伤寒论》等古法,于1850年编撰

  • 山栀茶

    见《中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山枝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