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幼幼新书》。病初骨热,销烁阴液,耗劫真精,致使肌体羸瘦,面色萎黄,腹脐时痛,胸膈满闷不食。宜猪肚丸(木香、黄连、生地、青橘皮、银柴胡、鳖甲),常服退黄长肌,进食解虚劳,行滞气,利关节。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
即五味所入。详该条。
骨名。又名牙钓、下腭骨。即下颌骨。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①即阴挺。相当于子宫脱垂。《医学正传》卷七:“产后阴脱,谓阴户中宫脱下也。”②指妇人因分娩损伤胞络,或举动房劳。而致阴户开而不闭,甚则肿痛,小便淋漓。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十
指产后出现类似伤寒太阳、少阳二阳经的症候。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所致,与外感的病症不同。赵贞观《绛血丹书》:“产后七日内外,有发热头痛恶寒,勿专作太阳证治之以麻黄汤;发热头痛胁痛,勿专做少阳证治之以柴胡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通常指分娩后一个月。也有的认为一月为小满月,两个月为大满月。张仲远《产孕集》:“产后一月俗谓之满月,二月谓之大满月。”使产妇在此期间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体力。
名词。出《素女经》。泛指阴道前庭。
证名。即实喘。指声高气粗而长,以呼出为快的症候。多由外感六淫,痰火水饮等袭肺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真喘者,其责在肺。……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为喘。气之壅滞者,宜清宜破也。
见《伤科汇纂》。肩解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