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疮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①流水状。《素问·刺腰痛篇》:“痛上漯漯然汗出。”《灵枢·杂病》:“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谓唇肿而有涎水流出。②漯水。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灵枢·经水》:“手少阳外合于漯水。”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上发背。见该条。
解剖名。见《银海指南》卷二。即下睑。详该条。
证名。指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证治汇补·肾虚眩晕》:“人身阴阳,相抱而不离,故阳欲上脱,阴下吸之。若淫梦过度,肾家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眩晕出于肾虚也。”《医略六书·眩晕》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坤元是宝》。即恶阻。详该条。
即温阳利湿,详该条。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学者,兼通医术。字良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常收集秘方,撰有《金匮歌》一书。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一指带下五色俱出。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
见瘟疫传症汇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