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草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能远怯近症。详该条。
身体消瘦虚弱。《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见虚则补之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自汗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多由气虚所致。证见自汗,怯冷,气喘,乏力等。治宜补气固表,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病名。三消之一。又名消肾。《太平圣惠方·治痛肾诸方》:“小便滑数,口干心烦,皮肤干燥,腿膝消细,渐至无力,熟干地黄散方。……治痟肾,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膝痛,肾沥圆方。”亦可选用白茯苓圆、肉苁蓉
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即固真汤,见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九方。紫菀、半夏(汤洗)、款冬花、炙阿胶各一两,人参、桂心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生姜二片,糯米五粒,水煎,去渣服。功能温养脾胃。治咳嗽。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即睾丸。《疮疡全书·阴囊毒》:“阴囊上肿而痛,……肾子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