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疔

脾疔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脾疔,又名曰黄疔,其形多生脾脏之部位,其症不食,多呕吐,其色黄,治宜泻黄散解毒等剂。”②出《中国医学大辞典》。黄鼓疔之又名。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圊(qīng 清)

    ①又作清。厕所。《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②大便。《景岳全书》卷二十一:“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圊。”③排泄、泄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必圊脓血。”

  • 飞飏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八“如圣胜金铤”条。即飞疡。详该条。

  • 伤食腹痛

    病证名。指多食不消,气机阻滞所致的腹痛。其症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脉多弦或沉滑。《医学正传·腹痛》:“如饮食过伤而腹痛者,宜木香槟榔丸下之;如气虚之人,伤饮食而腹痛,宜调补胃气并消导药,用人参、白术、

  • 卒耳聋

    即暴聋。出《肘后方》卷六。详该条。

  • 白地黄瓜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疠气

    即戾气。详该条。

  • 外眦

    出《灵枢·癫狂》。亦名锐眦、小眦、眼梢头、眼小嘴、眼小睫、眼小角、目锐眦、小眦。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即外眼角(上下眼睑在颞侧连结部)。是足少阳经的起点,有童子髎穴。《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

  • 茯神心

    见《卫生宝鉴》。即茯神木,详该条。

  • 伏地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附地菜,详该条。

  • 纯艾条

    见艾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