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达邪透表。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即胃。《难经·三十五难》:“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是以五脏所属的五色,分配五腑而得名。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撰有《伤寒方论》20卷,已佚。
见痘疹专门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见和髎条。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10卷。唐·陈藏器撰。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